遼寧省省情簡介
遼寧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全省國土面積14.8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2292公里,近海水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有24種,其中硼、鐵、菱鎂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全省地形概貌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東西。遼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國家糧食主產區和畜牧業、漁業、優質水果及多種特產品的重點產區。全省有14個省轄市、100個縣(市、區),總人口4271萬人。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目前,全省工業有39個大類、197個中類、500多個小類,是全國工業行業最全的省份之一。全省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工業比較發達,冶金礦山、輸變電、石化通用、金屬機床等重大裝備類產品和鋼鐵、石油化學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
遼寧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目前,全省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3.5萬家,實際利用外資437億美元。貿易伙伴已經遍及世界217個國家和地區,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10多家在遼寧投資。
遼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遼寧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是全國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較為發達的地區。鐵路營運里程達到3939公里,密度居全國第一。公路通車里程5.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9公里,連通了14個省轄市。大連港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好的深水不凍港,沿黃海、渤海沿岸形成包括營口、丹東、錦州、葫蘆島港在內的港口群,有萬噸級深水泊位124個,集裝箱泊位23個。2006年港口吞吐量3.5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68萬標準箱。全省有沈陽桃仙、大連周水子等4個航空港,開辟國際國內航線206條。
遼寧的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基礎較好。全省有兩院院士5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150萬人,人數均居全國前列。遼寧的金屬材料、航空發動機、工業自動化、永磁電機、水稻育種等25個學科和專業的研究,在全國乃至世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75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學校77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達到109.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義務教育在校生總規模404.7萬人;普通高中407所,在校生76.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553所,在校生53.1萬人。遼寧的歌劇、芭蕾、京劇、雜技、美術等在全國享有盛譽。遼寧的足球、田徑、柔道、舉重、自行車、賽艇等多個競技項目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全省先后產生過19位奧運冠軍和265位世界冠軍。
2022年,遼寧省的重點工作是:統籌兼顧促協調,推進“一圈一帶兩區”成勢見效,創新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沈陽、大連核心城市引領,構建高質量發展區域新格局,加快建設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強力推動以大連為龍頭的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和高水平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精準施策調結構,奮力做好“三篇大文章”,以工業振興引領全面振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做強做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同時,要全力以赴穩增長,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定不移抓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之以恒強創新,促進動能加快轉換;扎扎實實強基礎,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更高水平擴開放,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堅持不懈優生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傾情傾力保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標本兼治防風險,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鐵嶺市市情簡介
鐵嶺地處遼寧北部,區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85萬,常住人口238.8萬。下轄銀州、清河2個區,鐵嶺、昌圖、西豐3個縣,開原、調兵山2個縣級市。
鐵嶺是一座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鐵嶺南靠沈陽、北接吉林、西北與內蒙古接壤,是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通往中國腹地和港口的重要通道,是東北“沈大哈長”經濟主軸線上的節點城市。京哈、哈大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及102國道貫穿全境,從鐵嶺到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僅有1小時車程,距大連港430公里,距營口港290公里。乘高鐵18分鐘可抵達沈陽,1小時到達長春,2小時到達哈爾濱和大連。
鐵嶺是一座農業資源豐富的城市。鐵嶺是首批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市耕地面積994.6萬畝,約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均在東北黑土區內。糧食產量常年保持在90億斤以上,約占全省糧食產量的五分之一。鐵嶺是全省重要的生豬、肉牛養殖基地,榛子、鹿茸等特色產品馳名中外,被中國林產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榛子之都”。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引進了益海嘉里、牧原集團、九三集團、貴州茅臺等知名企業,建成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2戶。
鐵嶺是一座煤電能源之城。國家重點煤炭基地之一的遼寧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坐落在鐵嶺,全市煤炭可采儲量達4.9億噸,2020年原煤產量達1700萬噸,占全省的40%。鐵嶺發電總裝機容量625萬千瓦,居全省第二位。近年來,先后引進大唐、華能等發電企業,建成風能、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廠48座,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65萬千瓦,居全省第四位。
鐵嶺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沿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兩側規劃建設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形成了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生命健康等產業集群。全市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5戶;高新技術企業123戶;瞪羚企業20戶,位列全省第三位;雛鷹企業37戶,位列全省第六位。鐵嶺經濟開發區被工信部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結合)。
鐵嶺是一座生態環境良好的城市。鐵嶺是遼河干流的發源地,東、西遼河在昌圖縣福德店匯合,形成遼河干流,流經我市208公里,占全省的37.5%。鐵嶺水資源總量達到33億立方米,域內共有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7條,擁有各型水庫84座。全市林業用地面積789.2萬畝,森林總蓄積量3232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32.9%,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屏障已成規模,擁有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等保護地14個。凡河新區擁有10平方公里濕地,生態良好、宜居宜游,水面面積占城區面積的15.7%,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北方水城”。
鐵嶺是一座富有紅色基因的城市。建于1658年的銀岡書院是東北最早的書院,敬愛的周恩來總理1910年12歲時離開家鄉來到這里讀書。1962年,總理到鐵嶺視察時親切地稱這里是他的第二故鄉。中國第一位布爾什維克、為保衛“十月革命”勝利果實壯烈犧牲的鐵嶺人任輔臣,被列寧稱贊為“直沖云天的紅鷹”。1929年,劉少奇同志指導鐵嶺開原成立了遼北第一個黨支部。1936年,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三師在鐵嶺創建了城子山抗日游擊根據地。1962年,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鐵嶺工作生活了170天,留下“雨夜送大嫂”等感人故事。
鐵嶺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鐵嶺現有中書協、中美協會員共計89人,居全省前列,書畫愛好者近萬人,書畫作品屢獲國家大獎,書畫界稱之為“鐵嶺現象”。在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入展7幅,排名全省第一?!都t樓夢》后四十回作者高鶚、明代遼東總兵李成梁、中國手指畫創始人高其佩、著名作家及紅學家端木蕻良等都是鐵嶺人。鐵嶺二人轉已經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鐵嶺人獨創的秧歌戲已經成為祖國戲劇百花園中的一個新劇種,一批全國知名笑星和網紅從鐵嶺走向全國。
今后五年,鐵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是:堅持優化布局,建設綠色發展之城。挖掘區域發展優勢,堅持產業發展方向,構建“一軸兩帶一區”發展格局;積極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打造“沈大哈長”沿線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軸;抓住全省創建遼河國家公園、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機遇,建設遼河流域生態文明創新示范帶和東部綠色經濟帶;依托農業資源稟賦,創建全域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建設創新創業之城;堅持內引外聯,建設開放進取之城;堅持城鄉統籌,建設美麗宜居之城;堅持人民至上,建設和諧幸福之城。